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二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政府发展规划协调会议制度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182号)精神,经审核批准,现将《杭州市“十二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前 言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信息化时代加快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最大的一个产业。
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杭州城市主导功能定位要求和《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信息服务业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和信息内容服务业。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是“十二五”期间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 硅谷”的战略决策,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政策支持等有效途径,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根据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9~2010城市软件服务业竞争力发展报告》,杭州软件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中居第4位、副省级城市第2位、省会城市第1位。目前,杭州市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业示范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等一系列国家级产业基地。
1.发展成就
(1)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速增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201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784.12亿元(含电信运营收入132.47亿元),比2006年增长102.58%;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从2006年的27.74%提高到2010年的38.08%,高于全国比重20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共实现增加值221.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9年增长18.8%,高出服务业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2)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软件产业总量规模继续位居全省第一。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81%,利润总额占全省89%,上交税金占全省85%。至“十一五”末,全市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0家,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7家;有15家企业入围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百强企业;全市共有11家软件企业入围2010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居全国第二位),2家软件企业入围2010年度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强企业,1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有2家企业被工信部列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和“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重点关注企业” ;2010年新认定软件企业143家,累计达到984家;新登记软件产品1030个,累计达到5864个。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不断显现。
杭州目前已经形成以“民营当家、自主产权、内需为主、应用领先”为鲜明特征的“杭州软件”品牌,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电子商务、金融财税、工业控制、安防监控、建筑节能、集成电路研发和设计、数字电视、新媒体、动漫游戏、RFID研发应用、医疗卫生、服务外包和互联网娱乐服务等行业应用软件产业发展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其中: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2010年,全市电子商务服务收入达到11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2006年的20.74亿元增长430%。
物联网产业发展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目前已有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近200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基本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
云计算平台服务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杭州市已被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龙头企业针对政府、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用户需求,积极探索软件即服务(SaaS)等各类云计算服务模式。
数字电视及新媒体产业加快推进,数字音频监控产业异军突起。杭州是全国数字电视试点城市之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应用和产业开发开放互动发展的原则,整体平移发展数字电视,以互动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已经辐射全国。目前杭州市数字电视、新媒体、视频监控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创造了一个在全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推广性、指导性的数字电视发展模式。
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独具特色。至2010年,杭州共有在册动漫企业207家,生产原创动画片40923分钟,动画片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杭州是“中国国际动漫节”固定举办地,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
(4)资质认证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至“十一五”末,全市累计通过CMM/CMMI双模评估企业达到146家,认定ISO27001企业21家,认定ISO20000企业3家;累计有3级系统集成企业42家、2级20家、1级11家。目前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海外上市企业共有8家。2010年全市软件技术和产品出口额6.52亿美元。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杭州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杭州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42亿美元,2010年达到15.54亿美元,比2007年多10倍以上,约占当年全国总规模的9%。2007年到2010年累计离岸执行额28.17亿美元,年均增长122%。经过5年的努力发展,杭州市正朝着一流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目标迈进。
(5)产业环境日益改善。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编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2007〕19号)、《关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市委〔2009〕20号)、《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杭政办函〔2009〕2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2009〕2号)和《杭州市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信办〔2009〕30号)等多个政策文件。原市信息办还先后组织编撰了《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09年、2010年)、《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0年)》、《杭州市信息化专题调研报告和软课题研究报告汇编》(2009年、2010年)等,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明确产业导向。
为了提升在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健全信息化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结构合理、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IT人才队伍,促进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的指导意见》(杭政办函〔2008〕161号)精神,制订并有效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信息化人才实训方案》。“十一五”期间,坚持订单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促进创业原则,依托中介机构、在杭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三大力量,完善实训监管与部门联动两大体系,圆满完成信息化人才实训任务。
为加快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推进信息服务业特色产业园建设,规范产业园的申报、认定和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根据《杭州市信息服务业特色产业园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全市共建成东部软件园、西部软件园、南部软件园、北部软件园,以及东方电子商务园、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下沙电子商务园、杭州市物联网软件园、五常西溪软件园等21个特色软件园(电子商务产业园),5万平方米以上的园区(楼宇)超过20个;八区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有了1个或1个以上软件园或电子商务产业园,“东、南、西、北、中”等特色软件园(电子商务园)为各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推进了各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6)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杭州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软交换)、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是全国率先解决“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城宽带普遍接入的城市之一。截至2010年底,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636万户,城镇居民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为89.62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16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00万户,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193.59部,全市因特网出口带宽超过593G,因特网宽带用户210万户。通信网络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移动化方向发展,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由光纤网构成的宽带信息骨干传输网络,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基本构建了“无线宽带城域网、移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综合性、立体型的综合网络架构。
2.存在问题
(1)技术创新能力亟需提升。
杭州缺乏国家级大型、骨干研发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政府扶持的公共研发平台发展不快,企业研发能力不强,软件企业研发成本不断提高,没有与国内外先进研发机构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信息技术创新水平偏弱,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较少,基础软件产品基本依赖进口。
(2)“两化融合”有待深入推进。
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需求尚未被有效激发,传统产业真正需要的“两化”深度融合技术尚待“量身定做”。
(3)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之间、区县(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性差别很大。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市区,五县(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市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远远高于五县(市)。
(4)关键要素有待合理配置。
高端人才供应不足(如IC设计)、企业规模扩张的土地资源受限、特色产业园区内设施配套尚待完备、高生活成本引发的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深度发展。另外,我市每年对IT相关企业的扶持资金多达10亿元左右,但分散在各有关部门,企业未能充分享受或因分散资助未能达到预期绩效。在政府采购方面,同等条件下对本市企业的倾斜不够鲜明。
(二)发展趋势
1.全球发展趋势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业务重点发生转变。受全球经济复苏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快速增加的驱动,2010年全球信息服务市场规模达到8061亿美元,增速达7.5%,增幅比2009年提高3.2个百分点。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信息服务产业增速有所下降,但产业总体趋势持续好转。全球大型信息服务企业进入调整期,将业务重点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从技术、产品提供商向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商转变。未来,全球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并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
技术产业融合加深,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高速传输技术等新技术日趋成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融合和渗透,为信息服务发展奠定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技术基础。云计算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激发了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为用户享用信息服务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到2015年,全球云计算产业的总规模预计将超过220亿美元。同时,电子商务、在线支付、软件即服务、网络游戏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成为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接入成本进一步降低、带宽持续增加、接入方式更加多样化,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优良环境和广阔空间。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的关键,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趋于无形,技术业务创新引发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产品和服务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业务形态不断涌现。
资源整合速度加快,并购重组热度不减。从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看,信息服务企业两级化现象逐渐明显,行业分化不断形成。不同规模的企业用户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差异,带动小型软件公司在特定行业、领域的细分市场获得生存空间。同时,同业竞争的日益剧烈,使得中小企业发展机会受限,大型软件公司的稳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服务领域的并购仍会继续上演,资本再次成为并购中的重要筹码,大型软件企业将不断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的整合。
2.国内发展趋势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软件技术发展趋于网络化。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万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软件服务业和网络化深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服务在软件业务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应用软件快速发展。网络化成为软件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在网络化趋势下,行业竞争打破了区域、国别的界限,呈现全球性竞争的态势。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软件产业向服务化转型。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86.5%。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09年,国内年收入超亿元的软件企业已逾1000家,其中6家收入超过50亿元,3家超过100亿元,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软件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或系统,演变成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性服务。按照用户需求动态地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应用的云计算成为软件服务化的一种主流模式,软件企业不断加快服务化转型,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所带来的体验成为竞争的决定因素。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软件技术和产品逐渐体系化。“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自主可控基础软件的创新和发展,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互联网应用软件、企业管理软件、游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硬件与软件的整合集成,降低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复杂度,能够适应灵活多样的用户需求。体系化趋势下,软件的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平台体系间的竞争,未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链。
产业带动效用不断显现,“两化”融合继续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与众多传统工业不断实现融合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的高附加值化、低碳化、绿色化,推动了各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改变,专业化的软件系统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了城乡综合服务,市政管理、社会信用等跨部门、跨平台信息系统的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重大支柱产业起到了全面引领支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软件技术和产业正步入高度分化基础上的深度融合阶段。一方面,软件的技术体系、业务领域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软件与硬件、软件与网络、产品与业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相互融合不断深化。融合化趋势使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与用户的利益更加趋同,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中的基础地位使软件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目标,按照“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硅谷”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为导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带动充分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分层次、有重点地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把杭州打造成资源集聚、特色明显、保障健全、布局合理,最具竞争力的“中国软件名城”。
(二)基本原则
——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点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转型升级,深度推进。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深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持续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应用,引导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优化布局,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继续深化特色园区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依托重点园区,汇聚优势资源,不断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协调性,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的新优势,提升特色领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引导产业向集聚化、集群化发展。
——立足应用,培育市场。立足应用需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培育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拓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应用领域,大力引导信息消费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加大扶持,推进合作。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2000亿元;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7%以上;构建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流的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努力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产业,成为杭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天堂硅谷建设,将杭州建成中国软件名城、全国电子商务中心、互联网经济强市。
综合竞争力目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位。
创新服务目标:在信息服务、工业软件等行业应用领域,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等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业态;信息服务能力国内领先,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的行业应用软件达到30个以上,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名品牌40个以上。
企业培育目标:培育年收入超百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型企业集团2家,培育年收入五十到百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型企业集团3家。上市公司、全国软件百强、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数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才培育目标:力争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引进20名左右中央和浙江省海外高层次“千人计划”人才;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总量达到60万名,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万名、专业技术人才20万名、高技能人才10万名;新增创业实训大学生4万名,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万名。
三、重点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抓住历史机遇,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重点发展互联网相关产业、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云计算、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软件、信息安全、服务外包、数字文化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1.互联网相关产业
大力推进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相关产业,推动电子商务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应用领域拓展有机结合、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互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渗透融合,推进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和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
推进第三方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构筑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和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新一代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推进云计算等新兴服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推进网络媒体、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和移动定位服务等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创建互联网经济强市。
2.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进一步扩大数字电视的覆盖区域和农村数字电视的建设,大力推进全媒体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推进高清电视、网络电视、交互式电视、3D数字电视服务。
加快开发以电视机为基础的数字家庭信息终端,以手机电视为基础的手持信息终端,构建以城市电视为基础的公共信息终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培育形成新一代数字电视产业链。
3.物联网
以产业培育为主线、示范工程实施为牵引、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公共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逐步完善融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培育各类物联网应用服务,积极构建物联网网络基础平台、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以及物联网信息和中介服务平台。
4.云计算
培育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等云计算服务,推进云计算中心(平台)建设,完善云计算服务体系,构建起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
做强做大云计算行业应用服务示范、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高端服务器与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基础平台软件技术、行业云服务平台技术、云计算管理与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瓶颈。
5.行业应用软件
重点开发为金融、财税、工业控制、商业、旅游、交通、公安、医疗卫生、教育、外贸、城市管理等各行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推进自主工业软件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本市工业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配套率;加强视频监控相关软件系统的研发,包括报警视频复合监控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海量报警服务平台以及家居安防产品的研发,建设公共安全和平安城市平台,进一步巩固视频监控领域的优势地位;提升节能环保、数控装备、仪器仪表、纺织机械、城市管理、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汽车电子、医疗电子、信息家电、物流等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应用水平。
6.集成电路设计
提升嵌入式IP核、系统级芯片(SoC)等高端芯片以及面向数字电视、物联网、RFID、4G通信、云计算、信息安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水平。
加大在手机芯片、IC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通信专用芯片、多媒体芯片、物联网传感芯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在通用CPU、存储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量大面广的通用集成电路产品方面加快形成新优势。
7.基础软件
支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面向智能手机、数字家电、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平台。
适应新型应用环境与计算平台对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出的需求,强化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业、面向云存储的海量数据管理系统及工具,并面向应用需求进行特色功能扩展,实现产业化。
以高效、可信、自适应和服务质量保证为突破口,研制网络应用服务中间件及相应的集成和开发环境,支撑政务信息化和重大行业信息化应用,并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中间件产品。
8.信息安全
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结合自主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先进可靠的信息安全企业集群;加大系统防护技术、安全检测技术、安全响应技术、灾难恢复与备份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安全加密、电子认证、网络防御、应急响应、容灾备份、安全测试、风险评估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及产业化程度。
9.服务外包
围绕打造国际知名的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国内领先的软件外包开发中心和中小企业托管应用管理中心目标,积极推进在岸和离岸信息服务及软件外包,重点推动金融、电信运营、动漫制作、托管应用管理、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嵌入式软件产业服务外包,进一步拓展美欧、日本等海外外包市场。鼓励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呼叫中心。
推进服务外包合作对接平台及载体建设,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宣传推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提高服务外包的层次和水平。
10.数字文化产业
培育基于网络的数字文化内容服务,加大对题材新颖、市场看好的原创精品的扶持力度,打造品牌作品;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特色动画外包业务;扶持一部分有核心技术、有内容资源优势、有市场和有良好管理团队的企业快速发展;积极推动文化、出版、影视等信息内容产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发展壮大,打造具有特色的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形成贯穿数字内容制作、出版、印刷、传输发行和消费的产业链;借鉴国外数字阅读终端推广模式,整合数字阅读终端研发与生产企业、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资源、3G移动运营及互动娱乐企业等,建立完整的数字阅读器产业链。
壮大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化教育培训、数字图书馆、网络音视频、手机阅读等数字文化产业服务,走出杭州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11.信息基础设施
以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发展和LTE建设为契机,推动电信网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在技术和服务上的融合,推进电信网络向IP化、宽带化、无线化、智能化发展,促进电信业务重心由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通过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改善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不断降低通信资费和商务成本,带动电信运营、设备制造、内容提供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4G网络建设,构建以LTE+3G+WIFI为主的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加快TD-LTE等网络建设,推进不同3G技术向4G融合,有效提升网络的信号覆盖和系统容量水平。在商业区、交通枢纽、行政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加快新建WIFI无线热点,逐步与LTE和3G网络共同构成无缝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
加强功能型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拓展网络增值业务。加快建设提供存储、转发、灾备等互联网业务的高等级、绿色节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为本地企业提供一站式外包服务,满足现代服务业需求。加快超级计算中心建设,不断完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改善信息通信服务环境。面向对国际互联网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机构,建设互联网精品网,提高服务质量和访问速度,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基础信息通信支撑。
(二)产业布局
根据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有产业布局,按照优化产业集聚和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布局原则,依托杭州市各区、县(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十二五”期间,以“信息港”、国家级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省级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将园区特色与区域特色有机结合,形成各园区和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一港四区多点”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一港”
——信息港。以杭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分布于全市的特色园区,进一步推进信息港建设,积极扶持和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全面促进经济与社会信息化。重点发展互联网经济、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外包、应用软件和数字文化产业,重点推动行业应用软件的优势向“核高基”延伸、核心应用向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延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主城区向各区、县(市)延伸。将杭州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软件研发基地、产业化基地、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最具创新能力的“信息港”和中国软件名城。
“四区”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依托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东部软件园等特色园区,以互联网、物联网、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为重点,形成以数字移动通信为特色,涵盖从关键元器件、专用芯片、核心软件到通信设备产品、终端产品、标准研究等诸多环节的现代通讯设备制造和服务产业链;大力发展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和嵌入式软件,发展软件外包业务,逐步形成以网络软件、嵌入式系统和基础平台为支撑,以行业应用IT服务等为特色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扶持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数字电视产业,逐步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努力形成以卡通形象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动画、游戏产业链;鼓励发展以大企业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全面推进电子商务之都建设;培育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研发产业体系,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区的研发核心区域。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国家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园、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和特色软件园,在巩固提升电子通信、集成电路、软件开发、计算机与网络产品、电子仪表等信息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信息系统的设计、集成实施、系统运维等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向价值链两端延伸;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开发为重点的设计开发服务;积极推进综合材料为主体的半导体产业规模化,引进测试、封装等关联企业,优化产业链,抢占半导体产业竞争制高点;围绕建设国家级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园区,大力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省内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产学研结合综合改革先行基地、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依托西湖区、科创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余杭创新基地中心区和临安青山湖科技城以及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培育大城西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区。密切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在杭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以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及服务为基础,结合工业信息化、商贸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实际需求,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通信软件、信息家电、工业电子、行业应用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应用云计算平台、软件服务外包和数字文化等产业。以应用电子与装备业作为远期产业的拓展方向,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国内外一流科技资源,为浙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制造业提供强大的创新引擎,建设“和谐杭州”信息服务研发应用示范区。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依托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发挥政策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嵌入式为主,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工业控制软件;加快突破以汽车电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着力提高为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装备的能力,重点发展为机械、化工、医疗、轻工传统优势行业信息化改造应用服务的产品和技术;重点提升以行业信息平台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依托传统产业的集聚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于行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努力培育纺织化纤、羽绒、花边、旅游、农业土特产等专业特色网站;建设面向全国、服务全国的网上信息发布、交易、结算平台,争取成为中国行业信息中心;促进传统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幅提升,建设“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
“多点”
依托现有分布于全市主城区的特色软件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重点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和研发产业体系,为各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结合楼宇经济发展,推进各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萧山区依托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余杭区和临安市依托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富阳市依托国家(富阳)光纤光缆产业园,加快发展相应信息服务产业。加快特色软件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向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等县(市)的技术服务和应用辐射,形成有梯度分明、区域协调发展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布局。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概括为“1+2+3+4”十大任务,即“一大培育”、“两大完善”、“三大强化”、“四大深化”。
1.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业态,开拓信息与服务产业新领域。
率先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生产与物流、智慧城市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启动示范应用工程建设,逐步构建集研发、生产、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格局,确保杭州市位居全国物联网产业第一方阵。
依托云计算龙头企业,围绕商务云、媒体服务云、金融服务云、公共服务云、电子政务云、园区服务云等领域构建杭州市云计算产业链条,切实做强、做大云计算行业应用服务示范、云计算服务平台、云计算基础设施等。
以移动电子商务为核心,整合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围绕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内容服务、移动搜索、移动网游、移动金融服务市场平台和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集研发、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以网游、动漫、数字出版为核心,培育数字文化的内容服务和外包业务,积极推动文化、出版、影视等信息内容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自主创新。
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以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大企业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强化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缓解技术瓶颈约束,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对于重大信息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企业走政府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政产学研”技术创新道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支持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开发平台、动漫游戏开发测试平台、集成电路测试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
3.完善四大平台建设,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发展环境。
建设人才实训平台:发挥好境内外行业名师和著名培训机构作用,继续构建并完善覆盖高、中、低三类人才的培训和实训体系,不断完善培养、吸引、壮大人才的机制,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着力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问题。
公共服务和技术平台:鼓励园区、企业建设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水平。
投(融)资平台: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推进企业与全市的相关投(融)资平台对接。用足用好市、区(县、市)两级创投引导基金,办好市创投服务中心,扩大与风投机构的合作,加快跟进投资、阶段参股,以风投促商业模式创新,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合作交流宣传平台: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打造成产业展示平台、招商引资平台及产业升级转型平台。以园区为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互动,使“杭州软件”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4.强化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壮大国产软件。
抓住“两化”融合、物联网发展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信息培育和发展的有利时机,以骨干软件企业为主力,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重点推广、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鼓励更多的企业从行业应用向“核高基”基础核心研发延伸,参与“核高基”项目的申报和共建,不断提高我市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壮大国产软件产业,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再创业、再发展。
5.完善特色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集聚。
以杭州“东西南北中”特色软件园(电子商务园)和产业基地为载体,加快完善特色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集聚。依托特色园区内的管理机构和企业,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搭建促进服务平台,促进全市80%以上软件企业入驻园区,并形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园区服务平台。把特色园区打造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集聚区、全国“两化融合”、“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推动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
6.强化软件服务外包,打响“杭州外包”品牌。
坚持离岸和在岸并重,应用软件与嵌入式软件并重,信息技术外包、流程外包和研发外包并重,强化服务外包合作对接平台及载体建设,开展大型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部门的剥离试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覆盖面,加强服务外包招商,助推企业CMM/CMMI双模论证,打响“杭州外包”品牌。
7.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全面渗透、加速转型、深度应用”的原则,实施“双百工程”(百名IT老总与传统企业老总的对话、互动,制定发布《百项企业信息技术典型应用解决方案(产品)推荐目录》),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业务对接应用,全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以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和嵌入式系统等行业应用软件及工业控制集成芯片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骨干企业、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的“两化”融合进程,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8.深化电子商务创新工程,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
充分利用杭州市作为“三网融合”和4G试点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及3G市场的有利条件,以研发和实施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建设为核心,以完善网上支付体制、优化互联网安全体制和网络环境、建设第三方综合性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构筑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和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抓手,以“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为契机,通过创新电子商务模式、积极培育和引进网商、深化电子商务特色园区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提升杭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可发展性,确立杭州“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全国电子商务中心”的地位。
9.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完善综合信息服务产业链。
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进程,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加快拓展和完善内容策划、制作、加工、分发、交易、服务、网络、业务运营平台信息服务载体平台的建设,构筑完整的综合信息服务产业链,不断提高网络增值服务水平,逐步建立适应本市的市场竞争机制和业务合作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丰富、个性化、多样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建成全国“三网融合”设备生产、系统集成和服务基地、全国“三网融合”的示范城市。
10.深化大企业培育工程,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购并、上市等方式,开展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扩张,成为行业标杆和领军企业,促进中小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与风投机构开展合作,用好种子基金、天使基金、担保基金、债权基金等,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有更多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全国软件百强;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中国软件100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上市软件企业等来杭州投资落户、设立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从而发展一批大集团、引进一批大企业、做强一批特色优势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集聚一批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四、政策引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统筹协调。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统计和考核制度。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抓紧推进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研究出台进一步扶持发展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优化产业政策环境,保障主要任务的顺利推进。
政府在产业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规划中发挥更重要的务实作用。通过出台前瞻性的规划、设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和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等,为互联网相关产业、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云计算、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软件、信息安全、服务外包、数字文化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和强大政策保障。
2.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切实落实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培育和支持,选择典型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保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招商引资和信息交流平台等建设,着力提升政府对行业、企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能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本土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对于重大信息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优先安排财政支持,优先安排出口退税,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上报国家、浙江省的支持项目。建立重大信息技术项目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基金,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对产业链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术研发项目,从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
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针对重大课题适时组织企业联合攻关;政府对于在优势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环境。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果,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杭创新创业,推动人才国际合作和人才互认,鼓励各地政府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在住房分配、子女就学、户籍迁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4.规范行业秩序,培育市场需求。
健全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完善有利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监督和行业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有序竞争。规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秩序,预防和严厉打击计算机违法和网络违法,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和开展软件著作权登记,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培育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市场,引导企业、个人和社会的消费和投资,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拓展市场空间,带动就业。通过政府采购国产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扩大内需市场,对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倡导政府首购和给予贴息支持。
5.加强合作交流,深化国际合作。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结合杭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特色,搭建各类合作交流平台,深度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
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重大项目引进力度,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服务中心和地区总部。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提供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
原文链接: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1/7/2/art_1229541472_3894679.html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988号大族激光科技中心南1门17楼
邮编:518057
咨询:0755-83758301 0755-86076935
协会会员QQ群:一群 80403797 二群 11745810
投诉电话:83570529
主体备案号
粤ICP备 18092798号
网站备案号
粤ICP备 18092798号-1 版权所有: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