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描述内容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来源: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2-08-24 | 70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下简称广州国家先导区)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广州国家先导区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机遇,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融合应用为主要导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园区为关键载体,以创新型生产要素汇聚为重要支撑,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技术赋能的联动机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新动能。

  二、发展目标

  聚焦数产融合,围绕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目标,抓好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着力培育核心产业集群,推广示范应用,建设平台载体,营造生态体系。到2023年,累计培育10家以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支持20个以上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打造300个左右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出500个人工智能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聚集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1000公里,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稳步建设数产融合标杆城市,为全国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出引领示范。

  三、空间布局

  围绕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及产业基础,构建“一核多点”的广州国家先导区建设空间布局,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参照《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产业导则》等文件要求,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重点区、制度改革试验田,引领各区“一区一特色”,探索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和标杆。

  全市各区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园)等为产业发展关键载体,持续提升基础配套和政策配套,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精准化、智慧化,促进技术、人才、市场、环境等要素的高效协同,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选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导发展方向、基础较好的产业园区,持续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四、重点任务

  (一)聚焦发展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1.发展智能芯片。重点开展面向云端服务和行业终端应用的人工智能通用芯片研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开展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中央处理器(CPU)、图像处理器(GPU)、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面向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装备、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等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芯片,支持神经网络芯片、物联网芯片等研发设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

  2.发展智能传感器。重点发展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技术,布局传感器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支持企业在微机电系统(MEMS)和新材料方向的新型智能传感器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聚焦重点应用领域,加快汽摩电子传感器、新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医疗电子传感器等产品研发,实现传感器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微功耗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

  3.发展智能软件。支持面向云端训练和终端执行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等的研发,鼓励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基础软件,夯实人工智能产业软件基础。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基于自主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营造深度学习开源平台基础资源共享环境,构建合作共赢的应用推广体系,帮助各行业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提升业务效能。(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4.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大力推进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全面提升稳定性和可靠性,打破技术壁垒。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并逐步拓展特定场景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注塑机械、包装机械等智能装备,开展智能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持续增强植保无人机、自动驾驶飞机、竞速无人机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5.发展智能终端。继续保持在4K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等领域的优势,打造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形成完善的4K智能终端研发制造产业链。加强IWB(交互显示产品)在教育、医疗、会议、零售等领域的渗透。发展车载智能终端、医疗健康、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等智能终端产品和设备,加强移动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可穿戴等领域智能终端产品创新,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教育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

  (二)大力强化人工智能产业链。

  1.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发挥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产业优势,积极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揭榜任务和省市各类揭榜攻关、科技专项,以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测试评价、适应性导航等为主攻方向补齐技术短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持龙头企业和细分行业标杆企业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技术精准度和安全性,支撑各类创新应用持续落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国资委)

  2.补齐基础理论研究弱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前瞻布局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开展原创性强、非共识的跨学科探索性研究,争取在深度学习理论、类脑智能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等领域取得原始性突破,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展与技术突破提供强大基础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

  3.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开源软硬件基础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省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深入建设人机协同开放平台,鼓励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的开源开放,统筹各类政务云、公私有云等算力中心资源,支持广州超算中心升级,规划建设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下一代数据中心,构建多层次多类型计算能力。加快建设各类评估评测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推广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产品、技术及服务方面的评测方法与工具。(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4.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人工智能企业跟踪服务,继续组织人工智能企业入库和骨干遴选,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以开源开放创新平台集聚中小企业和行业开发者共同成长。加大对国内外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积极开展靶向招商和补链招商,支持企业在广州建立总部,设立创新中心和孵化基地,落地一批产业链条急缺项目进行培育和加速。(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各区政府)

  (三)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发挥广州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探索规范有序的场景分类促进机制,建立设计场景征集、审核、发布、对接等全流程分类管理工作流程,分期分批推出广州城市机会场景示范项目建设揭榜挂帅任务,分行业应用领域部署不同赛道,开展常态化场景供需对接,推进国内外相关领域“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企业共同参与场景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深度应用场景示范。

  1.AI+制造

  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提升。支持汽车、电子、石化、造船等传统优势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开展5G智慧化改造,打造精准远程操控、远程检修维护、机器视觉检测等典型应用。推动企业关键设备和核心业务向云端转移,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设计服务、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打造电子行业智能工厂、石化行业数字孪生、船舶行业标识解析等一批具备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能力的智能制造标杆场景。(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区政府)

  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以推动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改造为突破点,加大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转型,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围绕产业共性发展需求,打造行业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区政府)

  2.AI+商贸

  促进电商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鼓励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面向社区开展便民综合服务,促进线上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相结合,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推动餐饮零售、居家休闲、旅游出行等各类场景智能化,推广生活服务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民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区政府)

  推动传统商业智能化升级。支持在北京路、天河路、珠江新城等商圈搭建智慧商贸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运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促进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体验消费发展。引导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开展智能商店、智能订货、智能定价、智能客服、智慧运营等应用场景示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支持传统物流企业加快装备智能化改造,开展智慧物流装备研发与推广应用,利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机器人、5G等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打造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系统,优化信息处理、包装、装卸、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环节效率,提高商贸产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干线物流、无人物流在南沙港和试点区域等开展示范和商业化运营,打造智慧物流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打造智慧会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平台,加强“云上广交会”“智慧广交会”建设,依托智能搜索、智能翻译、5G、VR、4K等技术,充分利用线上直播、视频会议等渠道打造云会展,依托三维高精度地图重建、空间感知计算等技术,打造AI+AR数字智能展馆,探索5G+4K、5G+AR/VR直播观展,加快推动“线上数字经济+线下实体会展”融合转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3.AI+交通

  重点发展自动驾驶。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感知技术,有序推进车端网联化,加速车路协同场景突破,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推动全开放或半开放自动驾驶应用落地转化。推动广州市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延长智能网络道路里程,推动网联式自动驾驶规模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公安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国资委,海珠区、黄埔区、南沙区政府)

  推动智慧交通应用落地。打造广州城市交通大脑,构建城市交通智慧感知平台、综合业务平台,实现智能动态交通调度应用和静态交通管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利用智能感知、智能安检、无感支付等技术,加速智慧公交、智慧轨交建设,智能调配公共交通运力资源,构建智能公共出行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各区政府) 

  4.AI+医疗

  提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和推进区域健康信息化、医院信息化、基层卫生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标准建设和应用。优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体系,建立统一、动态更新的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库,完善跨机构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区政府)

  创新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积极发展在线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深化智慧医疗公共服务应用,完善和规范智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学科会诊、个人智慧健康管理、个性化精准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一批智慧医疗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加大医疗机器人推广应用。加强健康医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智能化感知和管理能力,推动医疗设备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前瞻布局无人装备使用适配。应用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提高诊疗效率。在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推广使用医疗机器人完成手术、康复、消毒、配送等工作,高标准建设国际健康驿站。(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5.AI+教育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智慧校园建设。以5G、IPV6建设为契机为全市师生提供高速、通畅的网络基础环境。打造智能化校园,构建双空间融合、虚实一体的新型智能教学环境,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智慧实验操作考试等智能教学和考试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公安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智能化水平。建成广州教育治理大数据平台,初步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市、区、校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分析教育数据,科学辅助决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6.AI+文化创意

  开展数字创意技术创新。加强游戏引擎自主研发,优化渲染功耗等特性,推进建设云游戏基础设施,提供云引擎、云托管等优质云服务。支持人工智能在网络新闻、文学等图文内容的创作与编辑方面广泛应用,实现智能化内容创作、跨媒体语义理解和多媒体内容精细编辑。鼓励人工智能在影视、音乐与艺术等作品的剪辑、灯光、制作合成等方面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文化广电旅游局)

  发展数字创意设备制造。大力发展内容采集制造设备、智能终端、超高清现实等新型数字创意设备,提升内容制作、传输和使用相关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围绕冰雪、足球、棒球、网球、马拉松等运动虚拟项目和赛事,研发开发赛事周边球鞋芯片、智能头盔、智能球拍、智能化数字化的体育服装等服饰、用品、文创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文化广电旅游局、体育局)

  (四)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1.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持续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精准赋能中小企业活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普及推广、深度应用。征集梳理重点行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清单,推进编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相关供给目录、需求目录,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开展线下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场景和应用标杆展览展示,推进中小企业了解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字化专项和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2.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引进高端研发资源。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力量与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合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3.强化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支持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合理合法应用。构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推出专项信贷支持方案。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风投创投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人工智能领域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支持开展人工智能行业细分领域相关政策法规研究,推动行业规则、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助力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推动举办各类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五)壮大人工智能人才队伍。

  1.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各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和紧缺人才目录,鼓励在穗高校按照标准和目录指导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联合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实训基地,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增强人才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

  2.强化高端人才集聚。梳理人工智能不同领域人才紧缺程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和团队。在广州市重大人才工程中,突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遴选支持,对顶尖科学家和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团队给予“一事一议”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从业者住房、子女教育和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按我市现有人才政策规定申报并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各区政府)

  3.积极筹办职业技能竞赛。组织人工智能领域职工(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及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优先将人工智能相关职业纳入市级职业技能大赛重点项目,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推动技术创新和技能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广州国家先导区联席会议制度,全面统筹和指导广州国家先导区的战略布局和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结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建设,推进建立协同推进和长效运作机制,加强与国家、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规划实施的衔接,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质推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等,各区政府)

  (二)细化保障落实。

  做好与广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市科技局牵头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市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纳入市“攻城拔寨”计划或市重点项目计划的重大项目建设。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部门重点培育和汇聚各类高水平人才。各项工作任务牵头部门应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计划。(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市委组织部等,各区政府)

  (三)推进数字治理。

  依托广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夯实公共数据治理基础,创新管理体制,把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提升“穗好办”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支撑能力和“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平台支撑能力,推进各部门核心业务改革和数字化,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先导创新应用。扩大公共数据按需归集和管理范围,提高数据开放供给质量,利用市场力量推动数据流通,支持企业充分挖掘公共数据商业价值,深化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应用。(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    

  (四)强化区域合作。

  推进与港澳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领域的规则衔接,积极与深圳在建设国家先导区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依托深圳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集聚优势,广深联合建设国家级、省级实验室,推进基础层环节创新资源整合。支持穗港澳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三地转化。积极参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治理和监管模式,落实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探索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各区政府)

  (五)强化资金保障。

  推动实施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早期投资、长期投资、分阶段连续投资和产业链组合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府投资基金,探索设立人工智能专项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区政府)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推介广州国家先导区建设成果及扶持政策,加大“广州经验”“广州模式”的提炼力度,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广州国家先导区建设。依托各类论坛、会议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各类人工智能体验载体,组织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交流推介,以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活动形式,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产业的了解和关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原文链接:http://gxj.gz.gov.cn/yw/zchb/zcwj/cyzc/content/post_7961973.html

图文解读:http://gxj.gz.gov.cn/yw/zcjd/content/post_797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