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试点结果显示,全市数据要素支出规模超过千亿元。记者2月2日从深圳市统计局获悉,深圳完成了国家赋予的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3年试点任务,促成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从“一张白纸”发展到“渐成体系”,为我国探索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提供了有益经验。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圳数据资源丰富、数据交易活跃,具有率先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工作的优势和条件。”深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刚刚起步,没有系统性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选择在深圳试点破题,体现了国家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度重视,展现了深圳的使命和担当。
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是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试点3年,深圳摸清了全市数据生产要素的支出底数、支出结构、形成价值及分布规律,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理论和方法体系。
2020年,深圳基本完成了理论和方法设计,解决了概念内涵、作用机理、支出类型、统计范围及核算路径等基本问题。通过赴平安智慧城市、腾讯、百度、中兴、大疆及字节跳动等多家单位进行调研和试填试报,完成了《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研究报告》《深圳市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报表制度》和《数据生产要素纳入GDP核算方法》,实现了“三个一”研究目标。
2021年,深圳加快了试点步伐,在南山区首次进行了统计调查和试算。试点结果显示,南山区2020年度数据生产要素支出规模超过300亿元。数据要素支出分布呈现显著的与信息化投入关联度高、行业和企业集中度高、自产自用占比高等特征。相关支出前10%的企业约占98.5%、排名前五的行业约占94.4%、自产自用数据支出约占93.8%。
2022年,试点拓展到全市范围,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调查方法、完善了报表制度、设计了辅助台账、优化了核算方法等,并选取了一批重点企业开展调查。试点结果显示,2021年度全市数据要素支出达到千亿级规模,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五大行业合计占比达到93.2%。
记者了解到,深圳一直密切关注联合国SNA2025的修订动向,不断动态调整试点路径,确保深圳试点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51次会议通过了全面修订《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形成新一版SNA2025的决议。SNA2025就“数据资产”进入国民经济账户征集了各国意见,将对加速推动数据生产要素进入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更好观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全球产业的数字化程度产生重要影响。
深圳统计局表示,经全面对比,深圳试点取得的理论和方法成果符合联合国SNA2025的修订方向。专家组在验收评审中肯定试点构建的理论方法体系具备推广复制的工作基础,将为科学测算数据要素经济活动成果提供“深圳经验”。